匯特研發大突破「人工玻璃體」新配方開發成功
以「台灣之光照亮全球人類靈魂之窗」為目標的匯特(6458)生物科技(股)公司宣布研發重大突破,創新產品「人工玻璃體」成功開發新配方,將可取代市場普遍使用的氣體填充法,成為眼科醫師進行玻璃體切除術後的第一選擇。這項新配方產品涵蓋在匯特生技公司「人工玻璃體」的專利保護範圍內,專利佈局全球,已獲專利核准的國家包括美國、歐洲、台灣、中國、韓國及澳洲。原配方用於嚴重型視網膜剝離手術,可取代矽油填充法,將於明(2015)年進行全球性人體臨床試驗。因屬創新型醫材產品,只要經過一次關鍵性臨床試驗,即可申請上市許可,因此匯特已規劃同步興建全球認證的PIC/s GMP醫材廠,增長專利保障的巿場獨佔期。
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,近年的智慧型手機崛起與使用過度情形,大幅改變了年輕人的閱讀習慣,也加重了視力問題。而隨著國人即將邁入高齡社會,因糖尿病、高血壓所引發的視網膜併發症人數也逐年攀升,但發病年齡層卻逐漸下降。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每年約9,200名患者接受眼睛視網膜黃斑部、玻璃體或眼角膜移植手術,其中5%屬有失明可能的高危險群。目前全球市場上,視網膜剝離恢復手術後,協助復原使用的是矽油與惰性氣體填充法,但是矽油填充法需要二次開刀取出,並易形成白內障,而接受氣體填充法的病患卻需要在術後俯臥長達數十天,嚴重影響生活和醫療品質,讓醫生與廣大病患非常困擾。
匯特「人工玻璃體」源自於國家衛生研究院全球獨家專屬授權,為一創新專利之人工玻璃體,原配方主要應用於視網膜剝離較嚴重的患者,定位在取代矽油填充法,免除手術後還需二次開刀之痛。新配方則因應國際廣大眼科市場需求,應用於一般較輕微的視網膜剝離患者,定位在取代氣體填充法,免除術後俯臥數十天之苦。滙特公司的產品,是從玻尿酸進行改質,和生體相容,安全性佳,能夠注射投予在眼内,迅速成膠維持數週,再自動降解吸收,顯著縮短患者術後恢復時間,克服了現有產品的缺點,對病患和醫師都是一大福音。
匯特生技公司另一個技術平台「多功能磁性奈米藥物載體」技術,陸續榮獲台灣與中國發明專利,對於進軍兩岸,以至於全球市場,建立新藥版圖,奠定了獨佔性的關鍵基礎。這項產品技術源自交通大學全球獨家專屬授權,可望切入新劑型標靶抗癌藥物市場,協助多種傳統化療藥物獲致新的治療效果。經動物實驗證實,可有效降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,安全性大幅提高,為癌症治療帶來劃時代的創新與革命性的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