匯特「人工玻璃體」榮獲歐洲專利可在歐盟38國主張專利權  

 

匯特(6458)生物科技(股)公司,再傳捷報,主力產品「人工玻璃體」(或稱「玻璃體填充物」,即Vitreous Substitute)在取得美國、澳洲、台灣、韓國、中國、香港專利後,甫又接到歐洲專利局(European Patent Office)通知,核准得在歐盟38個會員國主張專利權,有效期限至2031年。匯特生技為這項創新發明已完成全球歐、美、亞三大洲的專利佈局,為跨國臨床奠定良好根基,並為國際展業開創龐大商機。

 

匯特的「人工玻璃體」技術源自國家衛生研究院,已取得全球獨家專屬授權,使用於視網膜剝離復原手術,在病患接受玻璃體切除術之後,注射入玻璃體腔内,這項產品屬門檻最高的第三類(Class 3)醫療器材,創新性領先全球。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是矽油(silicone oil) 或是惰性氣體(例如SF6C3F8)產品,但矽油需要二次開刀取出,而接受氣體的病患則需要手術後俯臥長達數十天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滙特公司的產品,是以玻尿酸進行改質製成,安全性佳,能夠注射投予,在體内迅速成膠,維持數週,之後透過降解逐漸排除,因此不需要再次開刀,也不需要俯臥,克服了現有產品的缺點,對病患和醫師都是一大佳音。

 

匯特生技另一個技術平台,「磁導引標靶新藥」技術,近日也受到極大矚目,尤其是和Google X Lab 的偵癌技術相輔相成。這項技術來自交通大學全球專屬授權,具標靶新藥功能,整合了四大奈米技術:藥物緩釋、磁性導引、核磁共振顯影特性與標靶定位。載體設計是以奈米氧化鐵包覆抗癌藥或抗生素,能夠同時將油﹑水相容化療藥物包覆於載體中,使得化療藥物在注入體內時,利用磁場控制器導引至病灶處釋放,藥量集中療效就會提高,並可大幅降低副作用。此外,其核磁共振顯影的特性,能使醫師在治療後觀察到腫瘤的變化,有如在人體安插警備系統。

 

匯特兩大技術平台,源自我國學研機構,屬國家資產,如今成功佈局全球專利,正積極推動全球臨床和國際展業,可望以台灣之光,照亮全球。